在我带团去印度旅游的时候,我了解到了印度一种特有的婚姻习俗——印度童婚(child marriage of
India)。在不少古代法典中有大量记载,并肯定童婚,法典中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。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早在吠陀时期就已经存在。如《摩奴法典》
明确写道:“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,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。”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中也有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
。《梵天往世书》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
。
这种婚礼和正常婚姻一样,经过媒妁之言、父母之命,最后举行正式结婚仪式。婚礼也和成年人的婚礼一样,3、4岁的孩童穿戴整齐
,戴项链和手镯在大人指点下,绕“圣火”3圈
。尚不会走路的婴儿便放在金属制的大托盘里,完成各种婚礼仪式。
按照习俗,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。11、12岁后去夫家,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。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,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。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。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,要穿最粗劣的衣服,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。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,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
。印度政府1929年 通过禁止童婚法 ,但未奏效 。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18、21岁
,但童婚仍很盛行。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;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。政府制定的法律常变来变去,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。